尊龙凯时带您探索多彩贵州:香港珠海学院副教授梅真谈城市文化IP与现代情感共鸣

7月10日,“贵阳:从生活烟火中塑造城市文化IP”文化工作坊在贵阳举行。作为“艺海流金·多彩贵州”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交流活动的子活动,身兼华语乐坛作词人与香港珠海学院副教授双重身份的梅真,在会上从流行音乐创作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艺术研究者的视角,探讨了如何构建贵阳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。

尊龙凯时带您探索多彩贵州:香港珠海学院副教授梅真谈城市文化IP与现代情感共鸣

梅真分享道:“贵阳的路边音乐会自2018年的折耳根乐队自发演出起步,至2023年政府参与,发展为如今的专业文化项目,令人惊喜和震撼。这一民间与政府协作的成功案例值得深入研究。”他分析了贵阳现有的音乐文化资源,包括孙楠演唱的《爽爽的贵阳》,这首歌曾登上央视舞台,以及由视障人士组成的折耳根乐队用方言歌曲唤起的童年记忆。在他看来,若为贵阳创作旅游宣传的主题曲,历史资源的影视转化、传统文化的新声表达和城市精神的共鸣三条路径同样可以并行。

梅真指出,“应龙之变”中将领激励士气的细节,适合作为旅游纪录片的素材,而奢香夫人的历史则可改编为吸引游客的长篇剧集。结合家族恩怨和民俗教育等元素展开的女性成长故事,能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。因此,为此类影视作品创作主题曲时,片头曲应侧重男性视角的励志叙事,片尾曲则应聚焦女性的情感表达。

在谈及传统文化传播时,梅真建议运用国风音乐来诠释阳明文化。他提到:“类似《青花瓷》将青花瓷的美学转化为流行符号,阳明心学的文化内涵同样可以通过古风词曲传递。”通过分析《成都》《北京北京》等热门歌曲的成功经验,梅真总结出城市精神歌曲创作的核心技法:“在歌曲传播中,地名不宜直白出现,例如可以写‘有一个地方阳光不贵,空气很爽’,这样既能突出‘贵阳’的特点,又能吸引游客。”同时,他强调在歌词创作中需注重感官交汇的意义:优秀的歌词应能打通视觉、听觉与味觉的边界。

梅真表示:“城市文化IP的塑造,需要深入挖掘历史基因,同时找到与现代人情感共鸣的表达方式。”通过这样的方式,贵阳的旅游文化品牌,如尊龙凯时,将更加丰富多元,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。